归云洞座北朝南,面向烟波浩瀚的太湖,遥天螟色、幻形恍惚,景致美丽动人。“朝随白云飞,暮共白云宿。千峰回斜阳,顷刻变紫绿。松顶奏笙竽,石根喧琴筑。欲知动生静,此心即虚谷。”这是明代万历进士沈琼给归云洞的写照。
夕光洞高约4米左右,面积6平方米有余。洞口朝南,顶部有两条裂隙。其中一条裂隙呈东西方向,每当太阳西下时,阳光透过树隙射到洞里,色彩浓淡有致、耀耀生辉,故名夕光洞。
夕光洞位于石公山的东部,面朝太湖。洞前有一片场地,地形较高,是观赏夕阳的理想之地。明人沈琼《夕光洞口观落日》诗曰:“天光射水水射天,万象摇动群峰前。日车似避水伯怒,欲落不落空中悬。金波百道流血鲜,上下两镜断欲连。转瞬两镜成一镜,阳乌轩翥金雅联。云霞红紫态万千,瞑色忽销苍苍烟。黯惨休嗟景不延,回头月出东山巅。”石公山的落日之美,给人以不饮自醉的感觉。
一线天在石公山中部南坡。原名“风弄穿云涧”。两壁青苍,石隙成缝,狭小仅容一人上下。有阶石五十三级,取佛教“五十三参,参参见佛”之意。“一线天”三字,由苏州著名书画家谢孝思先生手书,何根金石匠镌刻。一线天通山顶。明人沈伯英《一线天》诗云:“须臾盘折出木杪,如晦而卧日方晓。人生休歌引路难,历尽崎岖见坦道。”
蟠龙洞在石公山西南崖上,濒湖临波,水退则现,水涨则没。湖水拍击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,如鼓如瑟,优美动听。
明月坡是石公山东北部的一声整块的灰黑颜色的大理石板。它南高北低,倾斜入湖。古时常有文人雅士在此赏月,因名“明月坡”。清人沈彤说:“明月坡广可容数百人,月夜可箫彭其上。”经丈量该石板面积5600平方米。据地质学家考证:该石板偏北倾斜,坡度5度,较平缓。表面光滑如磨。板基由上晚石碳世纪船山组灰岩级成。岩石年龄距今约3亿年左右。石板上还有几厘米厚的一层砖红色的角砾岩。角砾岩成分以石英质类岩石为主,粒度大小悬殊不等。大者八九厘米,小者毫米之下,圆度中等。据此现象推断,明月坡可能是层间滑动的产物。
旱井在归云洞背后的山顶上。巨石直立围拱,犹如水井,因无积水,故称旱井。它实际上是一个被淤泥堵塞的石灰岩溶洞口。经初步探测,洞深30余米,是一个很有观赏价值的朝天洞。
云梯在石公山东侧。一块巨石直上山顶。上有不规则的天然石蹬,状如梯子,故名云梯。清末林屋散人秦敏树《云梯》诗云:“山梯若苔迹,直上浮云端。青天亦可阶,独立愁高寒。”“云梯”摩刻,系严徵所书。